電子商務讓鄉村更美好
(本文摘選自中國鄉村復興論壇·臺江峰會上,陳民利演講的《電子商務讓鄉村更美好》)
在鄉村振興過程中,有三個愿景:一個是生態修復,讓鳥兒回來;另一個是文化回歸,讓民俗回來;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人的回歸,讓年輕人回來。人永遠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目的。鄉村環境美化實現的是宜居宜游,產業發展實現的是宜業,最終讓鄉村實現“宜居宜游宜業宜享”的目標。
如何通過村莊修復、生態修復,讓鳥兒回來?如何通過互聯網+驅動產業重塑,為年輕人搭建回鄉創業之路,為新農人搭建入鄉創客基地,讓年輕人回鄉?如何通過一二三產融合、“農旅、商旅、文旅”三旅結合,實現鄉村產業復興?如何通過“村莊重塑、產業重塑和人的重塑”,實現“農業興、農民富、農村美——宜居宜游宜業宜享”的夢想?
圍繞這樣一種價值追求,我們在鄉村建設過程中,需要研究如何打通鄉建與電商之間的鏈接,從而構造鄉村重建的系統工程,通過電子商務讓鄉村的產業重塑、產業復興,實現樂業安居的理想。
當鄉建遇上互聯網
今天的鄉村建設中,有一個現象不能回避,那就是鄉建遇上了互聯網。人們日常購物的方式,交流溝通、工作互動的方式已經離不開互聯網,甚至連偏遠的鄉村都可以通過網絡與外部世界鏈接,這就是今天的網絡化生活。所以說:當鄉建遇上互聯網,電子商務成為標配。
借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國有教授說過的一段話:互聯網改變了角落邊沿村落和外部世界之間信息不對稱狀態。產品流通,包括農產品流通,首先是需求問題。不知道需求在哪里,再好的產品只能窩在地里。互聯網的互聯互通的功能,將封閉、落后、邊遠、需求范圍不大的鄉村,和中國和世界連接起來。互聯網互需互惠的功效,讓農民的生產經營有的放矢,收入增多,增添了新的經濟活力。對于農村,尤其是邊邊角角的村落,林區、海島、草原、高原山野、沙漠綠洲等,都可以用互聯互通互需互惠的機制,為閉塞的資源尋求機會,為閉塞的農村引來活力。信息的打通讓鄉村與世界各地、與全國、與時代同步,這是我們已然看到的今天的鄉建背景。
電子商務驅動美麗鄉村的產業重塑
關于電子商務驅動美麗鄉村的產業重塑的典型案例,就是“鄉建+電商,農旅融合”的三瓜公社探索。
三瓜公社是一個鄉村建設的投資運營主體,也是一個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旅項目,同時它又是一個農特產品的品牌。由公司成立的電商部門來挖掘本地優質的產品,如巢湖當地的銀魚絲、花生等農特產品進行二次開發加工,包括文創包裝設計、產品分撿、產品包裝等,然后通過網絡渠道,如淘寶、京東、微信公眾號、微商城等授權分銷的方式進行品牌推廣。同時,由于村莊美化和田園打造引來了大量的游客,有條件在村莊的路邊小店放上產品作為線下體驗店,形成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融合。通過這樣的方式,讓本地的產品有了標準,有了品牌,可以通過互聯網對接遠端的市場,打開銷路,倒逼生產跟進。所以三瓜公社在生產端成立了合作社,讓村民做最擅長的生產工作,公司根據一定的要求進行生產管理和品質管控,比如如何規范合理使用農藥化肥,培育土壤等以保證產品能夠達到一定的品質要求。以目前開發的農特產品花生為例,公司將花生統購包裝以后,通過網絡銷售,花生銷量增加了,價格提高了,村民通過合作社的方式獲益了,以此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。未來將開發更多系列產品,有待更多的合作者共同挖掘培育。
農旅融合實現產品電商到場景電商的轉化
從三瓜公社的發展來看鄉村產業重塑,互聯網+一二三產融合實現的途徑是這樣的:三產是驅動器,包括了電子商務的交易、服務以及農旅、商旅與文旅,由這個發動機帶動產品的生產加工、品牌化,然后帶動一產的種養殖等生產。具體需要兩個系統,一個是硬件系統,即鄉村要接入互聯網的硬件設備;另一個是構造互聯網的軟件系統,即智慧系統、大數據系統,由此來實現一個整體循環。
電子商務何以讓鄉村更美好?電子商務可以讓鄉村更美好!第一,消費升級,今天旅游正在從大巴經濟轉向小車經濟,從觀光旅游轉向深度體驗,人們渴望到鄉村呼吸新鮮的空氣,放松心情,回歸自然。第二,在自媒體時代,分享就是營銷,分享就是渠道,分享就是流量入口。一個朋友圈的分享,就能不斷地進行裂變式的傳播,高點贊率和頻繁互動所帶來的其實是非常成功的營銷,簡單自然地把生意和生活融為一體。第三,鄉村重建實際上是需要“村莊建設、產業建設以及人的建設”的三大體系,而電商這種新興的方式方法可以帶給鄉村人一種新的理念,新的思路,新的方法以及新的自信,在重塑產業的過程中重塑人;通過村莊建設,生態修復,使鄉村成為旅游目的地,農旅融合可以實現鄉村物化產品與精神產品的雙重增值,通過民宿、農家樂,可以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;通過四季不同的活動,與消費者進行互動,延長產業鏈條,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。最終實現“與農民共富裕,與農業共發展,與農村共美好”的愿望。